总理,您好。我的小孩都在千里之外打工,我们的医保不能在小孩那里就医,也不能享受当地65岁老人坐公交免票的待遇。我们去小孩就业的地方生活,老人的福利就没有了。希望我们也能在小孩的打工地,享受我们老年人的权利。
我在基层挂职时发现,农村群众办低保申请需提交材料多达50页,审核流程又特别长,有时低保没有申请下来人都就去世了,特别心疼。建议简化申请流程,先由村委会进行入户调查评估考核,凡是符合条件立马发放救命钱,后续再补充提交材料,把握好强化考核关卡。
二孩生了,但感觉配套政策跟不上。我们夫妻都是职工,看孩子成了问题。如果自己上班请个保姆,挣的工资比保姆多不几个钱;如果不上班,感觉以后会给孩子增加负担。希望国家能在产妇假期保障(宁肯停薪留职),个人所得税方面等给予配套政策。
希望政策更加灵活,让外来务工人员也可以在工作的城市续交社保。现有的政策是只有本地户口才能自己续交,外来务工人员一旦没有工作了,这段期间就不能交社保了,还得想方设法去续交。外来务工人员赚些钱真的很不易,希望政策可以为诸多外来务工人员解决烦恼。我相信这是很多人的心声。
很多人都有社保卡,但是异地使用社保转入转出等都需要较多的时间来办理,跑来跑去很麻烦,希望能够在网上联网办理。
社保的加入率是提高了,但流程有些繁杂,许多人都不知道需要准备哪些证明材料,社保局对百姓如何使用社保的宣传力度还有待提高,特别是文化程度低的贫困家庭,他们才是真正需要社保的人,但却不知道该怎么申请。希望政府能多多了解百姓的生活“宭境”。
希望社保卡像银行卡一样,全国“通存通兑”。我们在全国任何地方工作交的都是一样的社保比例,为什么需要换一个地方办一次转移呢?希望政府在“互联网+”方面做的更好。谢谢。
每年体检是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、早康复疾病的最基础性工作,而且也是节省医保费用支出的有效措施。但由于不少单位无法用公费为职工组织体检,社保又没有将它纳入应保,1000多元以上的检查费仅靠职工个人每月医保账户费用又承担不起。建议能将每年基本体检纳入医保报销项目中。
现在有很多进城务工人员,医保和养老保险金是在老家和工作地重复缴存的,建议政府出台政策,让农民工的医保及养老保险可以随着工作的变动而转移。
我给一个外国企业打工,在工作的18年里,这家公司给我换了4家第三方派遣公司签劳动合同。到了2017年11月,我到了退休年龄,也交够了15年的养老保险,可是却办不了退休。因为户口在一个城市,交的保险在另外一个城市,签合同的公司又是另外一个城市,当我去办理退休手续的时候被他们推来推去的,真的很难。
积极引导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,加快培育和扶持社会专业服务机构、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、志愿服务组织,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、开展志愿活动和慈善捐赠等形式,为广大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空。
加大对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帮扶力度,将求职创业补贴补助范围扩展到贫困残疾人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和特困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。
儿童拐卖的问题,为什么要等到孩子丢了再去相关地方录DNA,可以的话,孩子出生就录DNA,就像每个人的身份证和户口一样,全都采用联网措施,一次到位,杜绝后患。
我是一名肢体三级残疾人。希望国家能尽快加大三代残疾人证的科技含量,让残疾人在共享高速发达的物质文明同时,也能真正感受到来自社会和政府的真切关爱。
请国家关注婴幼儿(新生儿、婴儿、幼儿)的疫苗接种,能够不分地区、不分居住时间,直接凭出生证明免费接种。现在很多地方各种规定,尤其是针对流动人口,有要求办理居住证(暂住证)满一定时间才能接种、有的要求必须在父母户籍地办好接种证才能接种等等,基于婴幼儿的保健保障需要,建议全国无条件接种。
留守儿童的问题,我希望政府多多关注。我们不能只责怪留守儿童的父母不管孩子,他们也要承担生活的重任,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未来。但是离开父母的留守儿童,不同程度的存在心理问题,比如教育缺失、情感不易满足。建议展开发达城市对贫困地区的帮扶,每年接收留守儿童来发达城市接受教育,改变他们的命运。
虽然医学可以检查,但还是出现很多残疾儿,这方面的儿童需要长期康复训练,然而康复训练费用太高,大部分家庭根本负担不起,导致许多能恢复的儿童得不到很好的治疗,国家政府应加大这方面的救助。
我是一个农民工,想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,但是现在有几个困难:一是我要去找个技校学习,放下自己的工作,家里就会断了生活来源;二是社会技校办的挺多,专业也挺多,选择遇到困难了;另一方面,好多专业学制时间较长,我们农民工也不能两年三年的学;再一个就是希望现在的学校能有更多贴近实际的技能专业。
现在乡镇婴幼儿疫苗没有保障,宝宝很难按时注射到,经常是宝宝到月份该打疫苗了,乡镇卫生院却说一类疫苗没有针,让下个星期再来,一拖好几个星期。二类自费疫苗让到县里防疫站打,打电话过去,防疫站却说:我们只管给各乡镇发针,不管打,注射疫苗必须到宝宝户口所在的乡镇卫生院!